"中国优先"原则宝马可持续发展描绘中国画卷
网易汽车地方站12月24日报道 “家宴”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被寄予特殊的情感。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蕴藏着东方的含蓄以及最深沉的爱。
12月16日,宝马在中国的第六场家宴,如期而至。正所谓“知微见著”,一场小而精的“家宴”,传递出了宝马扎根中国,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进的大决心。
当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用金色毛笔在“家宴”的牌匾上勾勒出“家在中国”四个字后,他宣布宝马的中国战略升级正式开启:将企业战略与中国发展目标保持协同,秉持“中国优先”原则,在新产品开发中优先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强化与中国伙伴的共创共赢。
全面升级“2025中国战略”
“每次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家,我都感觉像是回家。”
这是宝马集团全球财务董事彼得博士在家宴开场问候过后所说的第一句话,显然,这并非只是一句客套话。
作为一家在中国深耕近30年的企业,宝马在中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1994年至今已为600多万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在中国的10个业务实体为超过25,000人提供高质量的工作;在全国拥有约600家经销商店;与460多家本土供应商合作;华晨宝马已连续15年成为沈阳最大纳税企业。
截止到2021年第三季度,宝马集团共向全球交付193.2万辆汽车,这其中,每三台中就有一辆台交付给了中国客户,中国已经成为了宝马集团的第一大市场,因此,中国市场对于宝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全面升级中国战略,与中国保持同频共进,重要且必须。
此次宝马集团的中国战略升级可以用一串“简单”的数字来描述:“1”是指“中国优先”原则(China First);“2”是指BMW和MINI两个品牌都要扎根中国;“3”是指沿着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三个方向坚定转型;“4”是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南京的四个研发和数字化基地;“5”是指2022年将为中国客户呈现的5款BMW纯电动车型;“2025”代表即将在2025年到来的“新世代”车型;“2亿”和“1.5”分别代表宝马集团到2030年的减碳目标和对《巴黎协定》1.5度控温目标的承诺。
“中国优先”意味着与全球保持战略协同的同时,还要拥有足够的独立性,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尤其是在产品概念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中国客户的期望。
基于2021年的出色市场表现,宝马将加快在中国的电动化步伐:2022年,BMW品牌将为中国用户呈现5款纯电动车型,包括创新BMW iX、创新BMW i4,以及在沈阳生产的纯电动BMW 3系。此外,一款纯电动旗舰车型也将在明年年内亮相。到2023年底,宝马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提供约13款纯电动产品。
为了打造全周期式绿色产业链,宝马在强化与国内优秀电池企业、能源公司以及高科技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积极提升自身在电动车研发、生产和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2017年,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在高档汽车品牌中第一个建立动力电池中心,2020年完成二期工程,至今累计生产动力电池超10万台。至2021年底,BMW联网的公共充电桩将达36万根。
在售后服务领域,宝马还将持续推进全国销售和服务网络升级。BMW在全国的约600家经销商网点中已有500多家完成BMW i业务认证。2022年,宝马将携手经销商在城市中心试点BMW i品牌专属体验店,呼应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新体验需求。
2025年将是宝马战略转型的重要节点。届时,宝马集团将发布“新世代”车型,而在“新世代”车型的开发过程中,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仍将被置于首位。到2025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销量的四分之一将是纯电动车。
无可持续不豪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自2020年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还担负着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大国重任,这也向所有在中国经营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寻得平衡。
在这一点上,宝马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汽车是人类最复杂的消费品之一,一辆车的诞生凝聚了成千上万行业和企业的智慧和产品。如果不采取任何举措,未来10年,单是供应链环节每辆车平均的碳足迹就将增加40%。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曾表示。
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宝马早早便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973年,宝马在汽车行业率先设立“首席环境官”职位;2001年宝马首次发布了企业可持续价值报告,至今已坚持20年;宝马也曾连续十几年在道琼斯可持续性指数排名上名列前茅……
与很多车企单一聚焦于推出电动化产品不同,宝马的可持续发展贯穿了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
作为宝马在华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发布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20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年,其沈阳生产基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维持在100%;在2020年产量同比增长12.3%的基础上,华晨宝马实现了单台生产CO2排放量同比减少7.5%、比2016年减少84%的成绩。
与2019年相比,华晨宝马2020年单台生产能源消耗量同比降低7.4%,单台生产水资源消耗量同比降低17.9%,单台生产废弃物处置量同比降低近60%。物流方面,有78%的整车可全部或部分通过铁路运输,较2014年出厂物流运输二氧化碳单车排放量降低51.3%。
然而,有调查研究显示,在道路客运中,75%以上的碳排放来源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包括上游的零部件生产及下游的产品销售与使用。这也意味着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量,只是整个行业碳排放量的冰山一角。
对此,宝马在做好自身“节能减排”的同时,还将碳减排扩展到了从生产、供应链到使用阶段的整个车辆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开发、供应链、生产、使用到回收阶段),即从车辆的“摇篮到坟墓”。
目前,宝马在中国共拥有46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为了积极带动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华晨宝马成为了全球首家为供应链制定明确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汽车制造商,它将碳足迹作为评估供应商的决定性指标,制定了《供应商社会责任行为守则》。
在华晨宝马内部,有一支专门帮助供应商顺利达到绩效要求的跨职能团队,他们会从各个领域支持供应商,包括帮助供应商改善工艺、改善流程、改善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理念和技术等等。基于供应链可持续管理方面的优异表现,华晨宝马被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授予“2020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最佳实践”奖。
通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进步,华晨宝马已连续15年成为沈阳最大的纳税企业,累计实现产值超过1万亿元,吸纳就业超过2.1万人,为辽宁的振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宝马集团与中国经济共创共赢的典范。
中国已成为宝马数字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全球领导者,也是数字化的关键驱动力。”彼得博士表示,在宝马面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国无疑是最佳伙伴。
也正因为如此,宝马秉持着“中国优先”的原则,在中国市场数字化创新领域的投入毫不吝啬。
自2010年以来,宝马在沈阳生产基地总投资已超过730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宝马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同时,宝马还在中国四个城市设立了研发和数字化基地,形成了除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网络。
这其中,成立最早的北京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车辆工程、测试和认证;上海研发中心侧重于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以及与当地数字生态系统和创新圈的联系;沈阳研发中心专注于本土电动车开发和国产车型量产后的研发工作;此外,上海还有一支BMW Group DesignWorks设计团队,专门负责体察年轻一代客户的审美和需求。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为了打造一个全新的营销、服务模式,宝马在2019年成立了领悦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核心任务就是推动宝马集团在中国的全渠道营销、销售管理及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为宝马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转型赋能助力。
2021年,宝马的创新布局再下一城——南京,合资成立了宝马诚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中国本土软件力量深耕车载软件开发;同时,设立领悦南京分公司,为宝马在中国运营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敏捷、高效的IT研发及技术解决服务。
目前,由领悦和宝马研发部门共同开发的My BMW App已经吸引340万注册用户,其中月活用户超140万。同时,为了打通线上线下的用户体验,宝马正在向全国约600家经销商推广“BMW网络领创项目”,通过软硬件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优化客户的品牌体验。目前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经销商完成了这一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创新孵化同样是宝马深耕中国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凭借着对创新共赢新趋势的准确把握,早在2015年,宝马便在全球建立了“宝马初创车库”,用以选择高潜力的初创公司,将其解决方案与宝马的业务部门需求相匹配。
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自然也成为了“宝马初创车库”的重要阵地。
在共赢合作的前提下,宝马会为初创企业提供商业化平台和一流的全球资源,帮助其将先进的创新技术与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从而推动项目的商业化落地,在这个过程中,宝马也会选择优秀的初创企业纳入宝马中国的供应商网络之中,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有60多家公司从这里顺利“毕业”。
2025年将是宝马战略转型的重要节点。届时,宝马集团将发布“新世代”车型,具备完全重新设计的IT和软件架构、全新一代高性能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以及贯穿整个车辆生命周期的全新可持续理念。在“新世代”车型的开发过程中,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仍将被置于首位。
总结:
“以中国为家”,这句话对于宝马来说不仅仅是目标,更意味着一份责任。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这与宝马的“2025中国战略”可谓不谋而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当“蓝天白云”遇见“绿水青山”,注定会是一幅美丽的画卷。